科學家揭示了白邊真鯊尋找食物的深度
作者:巢湖市 来源:中衛市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11-02 21:26:09 评论数:

科學家揭示了白邊真鯊尋找食物的深度。信用:uux.cn/Unsplash/CC0公共領域
(神秘的地球uux.cn)據西澳大利亞大學: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喜愛溫暖海水的礁鯊尋找食物的深度,此前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追蹤到白邊真鯊潛至海麵下750米處。
這項研究發表在《海洋生態進展》係列上,在六個多月的時間裏,跟蹤了七條白邊真鯊(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在印度洋查戈斯群島礁石周圍的垂直運動,使用電子標簽記錄水深和溫度。
主要作者,UWA海洋研究所的兼職研究員大衛·蒂克爾博士說,鯊魚利用周圍的水來調節體溫,大部分時間都在溫暖富氧的珊瑚礁淺灘度過,但也被跟蹤潛入深海。
“人們觀察到鯊魚潛水深度可達750米,經常潛入水麵以下200米或更深的中上層較冷、較暗的水域,”蒂克爾博士說。
他說,為什麽鯊魚會冒險離開溫暖的表層水域的線索在於它們對水中光線水平變化的反應——白天與夜晚以及滿月與新月——這表明隨著光線水平的增加,鯊魚會向更深處移動,反之亦然。
“這種行為很可能不是由光線本身引發的,而是由鯊魚獵物的行為引發的,”蒂克爾博士說。
他說,數十億隻小動物和魚類在夜間遷徙到海洋表麵以浮遊植物為食,並在白天遷徙到更安全的黑暗深處,這是海洋的一個關鍵節奏,白邊真鯊可能會遵循這一節奏來最大限度地增加找到食物的機會。
“潛水越深,鯊魚就能在白天獲得這些資源,並捕食那些永遠不會浮出水麵的動物,”蒂克爾博士說。
對特定鯊魚潛水的詳細分析揭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模式,即快速下降、在水下停留時間短,然後迅速返回水麵,這與垂直棲息地結構密切相關。
“這表明對棲息地變化的脆弱性,這種擔憂因全球變暖對海洋結構和氧氣水平的影響而加劇,”蒂克爾博士說。
合著者和溫氏家族的保護主席Jessica Meeuwig教授說,鯊魚適宜熱棲息地深度的變化也可能使它們更容易受到另一種人類壓力的影響,即捕魚,因為它們被迫占據更淺和更可預測的深度。
“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對礁鯊等物種的共同影響要求我們從源頭上解決個體問題,並減少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Meeuwig教授說。
“雖然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需要幾十年才能改變變暖的軌跡,但通過有針對性地利用高度保護的海洋公園,立即保護漁業,是消除這兩個威脅的快速解決方案。”
